首页    首届六十名大国非遗工匠    【大国非遗工匠】开四海:传承陶艺文化,守护指尖工艺

【大国非遗工匠】开四海:传承陶艺文化,守护指尖工艺

创建时间:2025-04-11 16:42

 

【人物介绍】

开四海,号米仓主人,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先生。首届大国非遗工匠,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享受政府专家津贴,宁国市紫砂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一级美术师,宣城市工匠,安徽省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员会委员,宁国市紫砂艺术研究院院长,宁国市陶瓷协会副会长,宁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美协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画家、苏州方圆工艺美术造型研究所所长、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顾问,河南省陶瓷学会顾问,河南钧瓷博物馆研究员,河南中州紫砂艺术研究员,宜兴市丁蜀陶瓷艺术实训基地国画紫砂研修班导师。

从小热爱工艺美术的开四海,因一次偶然机会来到了江苏宜兴,与紫砂“一见倾心”。此后,他便留在宜兴深耕紫砂全手工成型及紫砂陶刻技艺。宁国龙窑制陶技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012年,怀着一颗“振兴家乡陶瓷工艺”的初心,开四海辗转多地后回到宁国,把精力倾注在发展陶瓷产业上,立志传承陶艺文化,守护指尖工艺。

【作品赏析】

开四海精钻微书、碑刻、铜刻等艺术,汲取其中精华,经过不断比对、研究,独创了宁国紫砂微刻技艺。这是一门直接在紫砂器皿上用铁刀雕刻的传统技艺,每平方厘米最多达七十三个汉字。在紫砂雕刻中难度极大,要求微刻艺人将紫砂泥性烂熟于心,且下刀无改,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此项技艺也是目前国内同行业界内唯一仍在传承、仍在制作的一门高难度技艺。多年来,他精钻微书、碑刻、铜刻等艺术,汲取其中精华,经过不断地比对、创作,终于将这门技艺融会贯通。如今,他在进行紫砂微刻创作时不需要打稿、不借助任何放大器材。

——非遗+——

 

作品结合文房四宝、皖南花鼓戏和紫砂非遗进行再创作,让非遗带动非遗,达到真正传播非遗,让非遗真正的火起来,走进大众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认知非遗的魅力。

 

——竹语银花——

竹语银花壶取型竹子进行作品创作,赋予壶以灵魂,增加其生命力,符合世人的审美情趣,不仅展现了世人对超然淡泊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紫砂艺人对竹子坚韧不屈、高风亮节等气质的赞美。

 

——其他作品——

 

 

 

 

 

 

 

 

 

 

 

 

 

 

 

 

 

 

【结语】

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独特构思,开四海的作品在国内外各大赛事中屡屡获奖,2009年,其创作的紫砂作品《红袖清香紫砂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16年,紫砂作品《知者提梁》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获金奖;2019年,紫砂作品《提灯问道》在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2021年,紫砂作品《祖国处处是图画》入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

2017年,开四海被推选为宁国市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同年参与打造了宁国市港口镇千年龙窑特色小镇,并担任顾问一职。2018年,他担任宁国市紫砂艺术研究院院长一职。自研究院成立以来,他尤其重视技术和工艺创新,在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和研发新产品。目前,研究院现已开发出以宁国紫砂为原料,配合千年龙窑烧制的宁国紫砂产品两百多种。在开四海的推动下,研究院还择取当地优质陶瓷厂,与其达成合作,并积极向全国推广陶瓷厂产出的宁国本地陶瓷产品。

作为宁国市紫砂微刻技艺代表性非遗项目传承人,近年来,开四海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紫砂技艺的传承上来。2019年,他成立宁国市紫砂艺术研究院,为了让更多人熟悉宁国紫砂的制作技艺,并普及紫砂文化,他采用“传、帮、带”的方式,与多家院校、机构深入交流合作,让宁国陶瓷在更大的市场大放异彩。目前,学院招收外地学徒三十一人,本地学徒二十二人。一批批新生力量脱颖而出,为传承陶艺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