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非遗工匠】曲智:在传承与修行中,展现唐卡艺术千年神韵
【人物介绍】
曲智,男,土族,1971年10月生,现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热贡龙树画苑院长,首届大国非遗工匠、全国乡村工匠名师、中国艺术研究员工艺美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客座研究员、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黄南州劳动模范、热贡文化协会唐卡鉴定中心热贡艺术唐卡鉴定专家、青海省民间工艺大师,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领军人”、黄南州领军人才、同仁市就业扶贫先进个人。
曲智自幼在唐卡发源地吾屯下寺学习佛教绘画与雕塑等技艺,在寺院过了二十三年的画僧生涯。2004年曲智离开寺院,筹建热贡龙树画苑,打破门户限制,公开教授唐卡技能。凭借其深厚的佛教文化,精湛的绘画技艺,清净的传承,寂静的性格,曲智成为著名的热贡唐卡艺人。
著名唐卡艺人扎西尖措是曲智的哥哥和启蒙老师,随后拜在九世班禅的画师、著名唐卡艺术大师久美曲宗门下,成为关门弟子,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学习生涯。曲智系统地学习了唐卡绘画所有工序,跟随师父先后到甘肃、四川、西藏等地各大寺院作画,注重基本功的训练,经过数十年的磨练,逐渐成长为一名技艺娴熟、风格独特的唐卡艺人,由于做工精湛细腻而不乏创意,他与哥哥扎西尖措并称为“吾屯的两支野牛角”,成为热贡唐卡艺人的领衔人物。
【作品赏析】
曲智技艺纯熟,其作品特点鲜明,笔法细腻,色彩对比强烈,线条流畅、画面构图严谨、每个局部处理得惟妙惟肖,人物造型生动准确、色彩对比强烈、画面鲜亮,加上用纯金点勾使效果更加富丽堂皇,特别是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周围环绕供奉的《释迦牟尼源流故事》《四大天王》共五十八幅倍受关注,成为该寺旅游观光的亮点。
曲智的代表作有甘肃拉卜楞寺的二十八幅《极乐世界》(间唐)、青海塔尔寺藏经楼的《四大天王》及《十八罗汉》共二十五幅,吾屯下寺大经堂四大天王(间唐)、《文殊菩萨极乐世界》(1998年绘,现供于吾屯下寺弥勒殿),《增长天王》(现供于吾屯下寺宗喀巴殿),《增长天王》(2003年绘,现供于隆务寺夏日仓大经堂)、《五爷的故事》(2007年绘,现供于山西五台山五爷庙)、《佛祖的故事54幅》(2007年绘)现供奉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五台山塔院寺的大白塔下。
【结语】
曲智从事唐卡艺术四十年。他先后带领六百余名学徒,在二十年间,前往山西省五台山显通寺、塔院寺、五爷庙、佛林寺、文殊洞、大宝寺、观音顶等十三个寺庙完成壁画及唐卡,绘制唐卡五百余幅。他曾在德国、瑞士、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日本、葡萄牙、南非、赞比亚、肯尼亚、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十九个国家以及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中国美术馆、杭州灵隐寺、山西云冈石窟美术馆、北京798等地举办唐卡艺术展,许多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及文化产业博览会荣获“百花杯”等多项金奖,也有一些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青海省博物馆、热贡艺术博物馆、著名国画大师黄永玉等收藏。
作为唐卡艺术传承人,曲智没有墨守陈规、止步不前,他在遵循既有唐卡艺人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还坚持开门办学,突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统,不仅率先招收了女弟子,而且打破地域限制,面向全国有志于艺术创作的各族群众招收学员,把这项民族文化的瑰宝广泛传播,加强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他积极创办同仁市热贡龙树画苑,并设立扶贫车间,同时也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命名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三十多年如一日,他亲自培养了七百六十名藏族、汉族、土族、蒙古族等热贡唐卡艺人,已出师五百九十人,其中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青海省五四青年奖、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等。他本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和产业政策,发展文化产业乡村振兴,已出师的徒弟以再带徒模式,直接带动和辐射带动两千两百多人从事唐卡艺术。
四十多年来,曲智在唐卡艺术这一领域广收博取,厚积薄发,他以不怕吃苦的韧劲和较高的悟性,不但在棉布上画唐卡,也正在研制在陶瓷上绘制唐卡及藏饰图案,将陶瓷唐卡这一工艺时尚化、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热贡艺术的传承、发掘、保护、发展、人才培养、宣传、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了个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