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届六十名大国非遗工匠    【大国非遗工匠】刘岩松:在坚守中传承榫卯技艺,在创新中彰显京作家具魅力

【大国非遗工匠】刘岩松:在坚守中传承榫卯技艺,在创新中彰显京作家具魅力

创建时间:2025-02-27 13:53

 

【人物介绍】

刘岩松,首届大国非遗工匠,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元盛隆博”“元盛隆”品牌继承人。京作榫卯艺术馆创始人。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曾任职国家大型家具企业北京天坛家具公司设计室主任,五年后自主创业,开始专注于京作榫卯家具传承、创作与文化研究。

二十多年来,刘岩松一直致力于传统榫卯结构的研究。他师从于国家级硬木家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种桂友先生门下。主要研究榫卯结构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榫卯哲学文化。与师父种桂友合著《榫卯——京作硬木家具传统结构营造技艺及图解》一书。先后受聘为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家具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漆艺研究室和北京工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座教授。

【作品赏析】

中国的榫卯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家具工艺中的一项重要成就。它以其独特的科学结构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宫殿、寺庙、园林和民居等建筑中。家具的榫卯结构是由建筑结构逐渐演化和发展而来的。

京作硬木家具则很好的应用了榫卯这种传统结构。“榫卯精妙、契合大道”。榫卯“妙”在“和合”,京作硬木传统经典家具以“榫卯”为结构,既牢固、简约、内敛,又在日用中,向家具的主人们诠释着“阴阳和合”“百年牢”“百年好合”的功用与意蕴;榫卯之“道”乃“天下太平之道”。从京作硬木传统经典家具的视角来看,格“榫卯”之物,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人与己和,与他人和,与天地和,则可“身修”“家齐”“国治”,则可体悟出“和”乃“天下太平之道”。由家具中的榫卯结构所引发的思考,见微知著,其意深远。

采用榫卯结构所制作出的京作硬木家具,在风格上以色泽浓重的紫木为首选,以制作大型硬木家具为主,在造型上吸收了古铜器和汉石刻艺术的风格,追求厚重的造型、庞大的体形,形成了雍容大气、绚丽豪华的风格。刘岩松及其团队在继承并发扬了这种风格,他们传承制作的是京作明式经典家具这一路,其工不温不火,亦俗亦雅,化苏作广作为己用,融百工巧思而集大成,极具内涵而有张力,尽内敛又显霸气,极富简洁流畅之美,彰显王者风范。充分体现出京作红木家具的含蓄内敛之美。


 

 

 

 

 

 

 

 

 

 

 

【结语】

刘岩松一直从事京作家具的制作和传统家具的榫卯理论研究,所著论文《榫卯文化的中国意义》首次在行业内用钱学森系统论深入的阐述了传统文化中的科学、艺术和哲学的含义。在国家号召非遗进校园的契机下,他走进了国防大学和数十所中小学进行榫卯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使学生通过学习热爱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创新,为榫卯文化的传承接续力量。

多年来,刘岩松对京作榫卯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并且经过他的努力,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众多成绩,主要有:九十年代为中南海国家领导人设计办公家具。2015年,文化部组团参加美国洛杉矶艺博会,作品交趾黄檀传统榫卯半桌被洛杉矶博物馆收藏,展示了中国传统家具的魅力。2016年至今,亲自带队为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古华轩、碧螺亭、旭辉庭、符望阁等多处古建修缮木器和雕刻,同时为御庆宫、奉先殿等配置复制家具。2021年,组织京、苏、广三大流派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联手创作了“逐梦之樽”,无偿捐赠给中国工艺美术馆。2022年,参与故宫博物院展览展陈家具复制修缮的标准编写。

近年来,刘岩松在传承榫卯文化的同时,加大产品创新工作力度,开发出多款专利榫卯玩具。如:为国家博物馆设计开发了文创榫卯玩具“官偶”、为苏州博物馆设计开发了四出头“将军椅”榫卯玩具、为三星堆博物馆设计开发了“堆堆四子”榫卯玩具,都深受观众喜爱,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通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学习,刘岩松不仅传承了榫卯技艺,更懂得了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更深的理解了几千年传统榫卯技艺所承载的中华文明智慧和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