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故事】王国英:传承宫廷文化,感受经纬线上的华丽艺术
王国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地毯织造技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宫毯技艺织造大师、北京华方地毯艺术有限公司技艺总监。她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三级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称号,北京市西城区首届百名英才突出贡献人才,2017年成为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2019年北京市第十四次妇代会代表。是“北京宫毯织造技艺”的领头人。
王国英,1967年7月生于北京,1983年进入北京市地毯技工学校学习织造地毯。那个时候,正是北京地毯行业的全盛时期。当时成立的北京地毯公司下设十一家工厂,职工多达五千人。但也就在这一时期,机织地毯开始大量出现,全手工制作的宫毯受到很大影响。之后,北京原有的八家国营地毯厂纷纷倒闭,只剩一家老厂——北京地毯五厂,还苦苦坚守,但能够编织手工地毯的技师大量流失。在康玉生的指导下,王国英基本掌握了织毯技艺的全体技术,并先后织作了高道数艺术壁挂。《江山如此多娇》《长城》《天坛古柏》《亮丽西城》《无极菩萨》《雍华菩萨》《红棉英姿》《雄鹰》《上山虎》《下山虎》等多幅作品,这些神兽客户的好评,其创作的多工艺壁挂《柳毅传书》系列及《阿诗玛》《飞天》《奔马》等作品受到好评。
王国英作品《带子上朝》盘金毯
曹艳红设计、王国英织作 北京宫毯《宝光溢彩》
曹艳红设计、王国英织作 北京宫毯《牡丹图》
王国英作品《燮龙》盘金毯
2003年,在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和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支持下,北京市地毯五厂专门成立了“盘金毯技艺抢救小组”,王国英和她的师傅、国家级宫毯技艺传承人康玉生是小组成员,参与了抢救、挖掘濒临失传的“盘金丝毯”制造工艺的调研、考察、论证、确立项目、试制纹路、设计图案、制订工艺流程、预算材料、织做小样、制作成品、剪活、平整毯面、雕琢纹样、美化整理等多项工作。
王国英(右)与师父康玉生(左)
她们先后三次深入故宫观察真品盘金丝毯,第三次在用显微镜观察结构和再三钻研努力下,于2005年成功复原出盘金毯,使盘金毯技艺得以传承,获得了政府部门颁发的“珍品奖”和全国“百花奖”金奖,更被评为北京工艺美术珍品。
王国英作品《九龙图》盘金毯
为使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王国英一直坚持在宫毯织造的一线,从事北京宫毯织造技艺的研究、传承与宣传工作。线上,她积极参加《我有传家宝》《才高八斗》《这里是北京》《纪实天下》《燕京八绝进春晚》等节目的录制,通过电台、电视台等渠道宣传北京宫毯织造技艺;线下,她参加“非遗生产性保护成果展”、瑞士蒙特勒圣诞集市等国内外各种展会,为大家现场展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此外,她还携团队走进校园和社区,让更多人近距离接触宫毯技艺,也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喜爱、并学习宫毯技艺。
王国英指导艺徒
在研习多年的道路中,王国英对盘金技艺的开发、织造进行了归纳总结。充分研究了盘金技艺的经线与经线之间、前经与后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在地毯的大地上用金箔线,把前经与前经盘纹,用丝线把后经与后经盘纹,织出前不漏丝后不漏金的盘金纹路。她所在的北京华方地毯艺术有限公司设立了奖励措施,凡是能够继续深造的员工,都会给予奖励;公司还定期请老师给员工培训、上课;鼓励员工参观美术馆,增加美学修养;同时员工要熟悉公司的各个岗位,做设计的会编织、做编织的懂设计,充分调动起员工的主观学习的积极性。2008年,“北京宫毯织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宫毯织造技艺被保护和重视起来,王国英也成为了该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
王国英在梁机旁工作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倡工匠精神。作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传承人,王国英从老一辈师傅手里学到的技艺又传授给徒弟,并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宫毯织造技艺,让真正爱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能接过接力棒,使宫毯技艺传承下去,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将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让北京宫毯这样的传统文化技艺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