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传承人    【非遗传承人故事】李春珂:尽心传承牙雕技艺,创新发展牙雕艺术

【非遗传承人故事】李春珂:尽心传承牙雕技艺,创新发展牙雕艺术

创建时间:2024-12-23 10:18

 

李春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象牙雕刻厂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师,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秘书长,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基本规范编制专家组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牙雕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北京燕京八绝协会理事,北京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硕士生导师。曾主持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馆藏老艺人牙雕作品修复养护项目(共计100余件)。享受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李春珂

 

李春珂生于1949年,1964年进北京象牙雕刻厂学艺,师从杨士俊。1975年到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一年,1978年师从孙森,1983年参加西北大学汉唐工艺美术培训班。数十年的学习与从师经历使得李春珂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底蕴。他擅长雕刻各种材料,如象牙、竹、木、角等,在继承了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造型语言和审美理想的同时,还独创牙雕“造型洗练,气质古雅”的艺术风格,以娴熟的牙雕技法生动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其作品最大特点是将绘画艺术融入雕刻作品之中,注重形神兼备的效果,重在表现神韵。

2002年,代表作品《韩熙载夜宴图》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2003年,代表作品《韩熙载夜宴图》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2004年,代表作品《观音应化图》获西博会银奖;2005年,代表作品《清内宫仕女》获北京工艺美术展“工美杯”金奖;2008年,代表作品《净瓶观音》获奥林匹克之旅——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珍品奖;2009年,代表作品《西园雅集图》获第四届北京工艺美术展北京“工美杯”特别金奖;2009年,代表作品《观音》获第二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珍品奖;2010年,代表作品《西园雅集图》获“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特别金奖;2010年,代表作品《阿弥陀佛》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特别金奖。

 
 

李春珂正在雕刻

 

李春珂正在雕刻

 

李春珂常常用“温润”这个词来形容象牙。他认为,象牙是最适合雕刻的材料,象牙的质地非常细腻且柔韧,这使得我们能够将每一个细节都雕刻得非常逼真。象牙还能上色,这是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性。

 

李春珂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这幅《韩熙载夜宴图》是李春珂艺术创作的一次重要尝试,并获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得到众多专家的肯定,获得了多个奖项。《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再现了唐末宋初官宦生活的场景,包括家具、娱乐、服饰等等内容。以象牙为载体,将这些内容由平面变成立体,是李春珂的一种尝试,也是一次自我挑战。尤其画面中人物众多,有主有仆、有大有小、有前有后,是牙雕创作中的一个难点。象牙材料窄而弯,较直的很少,而且两端大、小不同,如何控制这个比例,需要合理的布局与设计,即不能按原作进行一比一的照搬,也不能按比例缩小。要根据原作,将画面里的人物等根据所在位置的不同进行逐个的放大或放小,进而达到作品整体的协调统一。李春珂说:“一只象牙的体积就这么大,尺寸外延有限,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创作,而且要做好很不容易。因此,一件好的作品,一定要认真构思、巧妙设计,掌握寸毫之间的拿捏非常重要。”

 

李春珂作品《宝相花熏》

 

李春珂作品《释迦牟尼佛》

 

1989年10月,第七届《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协议》缔约国大会开会决定:禁止国际间的象牙进出口贸易,以拯救非洲大象。中国是通过决议的成员国之一,主动遵守决议,于1990年初停止进口象牙。2017年12月31日,国家全面停止了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序停止商品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的通知》指出:“积极引导象牙雕刻技艺转型。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后,文化部门要引导象牙雕刻技艺传承人和相关从业者转型。对于国家级、省级非物质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留下完整的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等详细资料......对象牙雕刻技艺传承人,引导其用替代材料发展其他牙雕、骨雕等技艺”。李春珂等牙雕艺人尝试用猛犸古象牙、鹿角、玉石等材料替代象牙,延续传承牙雕技艺。最后一批猛犸象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灭绝,它们的象牙在地下埋藏了数万年后大量出土。虽然这些猛犸象牙的表面可能受到侵蚀并容易开裂,但其内部质地与象牙基本一致,因此可以作为象牙材料的替代品。

 

李春珂作品《冠代流传》

 

李春珂作品《吹箫侍女》

 

文化的积淀,经验的积累是创新与发展的基础。象牙雕刻如何创新、怎么创新,是李春珂近几年一直思考的问题。李春珂认为,创新是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他常常告诫徒弟和学生:“气韵生动、创作充满生活气息是创作的关键。”在李春珂眼中,优秀的作品不仅体现技术上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展现作者的艺术修养和道德操守。李春珂认为,“材质美、内涵美、刀法美”是优秀雕刻作品的三大重要属性。创新要从内心出发,哪怕有一点点的提高也是一种创新,创新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创新,而是一个新面貌的展现。创新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经过时间的洗礼和经验的累积,自然而然地就能够用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脱颖而出。

 

李春珂正在工作

 

李春珂钻研象牙雕刻艺术近60余年,砥砺深耕,他始终坚持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信仰融入每一件作品。2006年,象牙雕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2年,李春珂被原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11月15日,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编写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象牙雕刻李春珂》,记录了李春珂在传承象牙雕刻这项技艺中的经历与心得。2019年11月,北京广播电视报非遗频道非遗人物专栏,发表了《李春珂:牙雕守望 笑尽妖娆——燕京八绝|非遗传承人全媒体系列报道之四》,报道了李春珂和他的牙雕艺术。

 

李春珂(左)指导李俊成象牙雕刻技艺

 

如今,李春珂依然用猛犸象牙继续着创作,他每天一边琢磨着新的作品,一边将毕生积攒下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和学生。李俊成是李春珂的得意门生,也是李春珂的儿子。李俊成自幼就跟随李春珂,耳濡目染,对牙雕格外喜爱,由于受父亲的熏陶和教育,李俊成对雕刻艺术有着特殊的理解。2022年12月,李俊成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象牙雕刻北京市西城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牙雕文化,不仅是对技艺的延续,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守护。每一位牙雕匠人,都承载着无数前辈的智慧与心血,他们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融入每一件作品之中,使之熠熠生辉,流传千古。